【推荐】今年全球主要股指谁表现最佳?谁跌穿地心?盘点2022-股票财经今日资讯
62
2025-04-29
(风险提示:本文为转载文章,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熊思远
来源:雪球
基金赚钱
,
居民不赚钱
,
这是一个问题
。
过去很多年的数据回测
,
都一再证明一件事实
,
那就是中国的基金业创造了持续的正回报
。
在有数据以来的回测中
,
偏股型公募基金获得了14%~17%的年化回报
,
显然是一类表现优异的资产类别
。
但在基金获得持续资产回报的同时
,
却总会遇到一个尴尬的情况
,
那就是基金常常赚钱
,
基民常常不赚钱
。
有一位连续管理同一支基金十几年
,
在江湖上声名赫赫的大牌基金经理
,
他的产品在过去十五年间创造了接近20倍的回报
,
但最近的研究却发现
,
持有他基金的大多数基民都没有赚到钱
。
发生了什么
?
因为这些持有者中的大多数
,
都是在过去两年内买入的这支基金
,
而这位基金经理以长期投资消费股见长
,
在过去两年的消费股冲高见顶及后续调整当中
,
很多投资人见高买入
,
被套在了这只明星基金里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基金赚钱
,
基民不赚钱的情况呢
?
部分是因为一些容易让基金投资者亏钱的
,
常见动作
,
却又常常发生
。
今天就来盘点一下这些容易让基民们亏钱的骚操作
。
01
新高榜上选将军
很多居民打开基金软件
,
最常见的一件事情就去看看最近的基金涨幅排行榜
,
看看最厉害的哪几只
,
然后买入他们
。
毫无疑问
,
收益排行对于基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
但是如果投资人直接盯着排行榜来买入基金
,
却常常会陷于一个巨大的风险当中
。
就是因为整个资本市场的表现
,
在一定的时期内
,
常常会有非常明显的风格或者主题特征
。
比如上面两个近期内的基金涨幅排行榜
,
会发现油气资源类的基金
,
和新能源主题的基金
,
高密度的占据了排行榜的前列
,
但这时候如果大量买入这些基金
,
风险是相当大的
。
如果你在2019年到2020年的某个时段打开基金涨幅排行榜
,
排在基金涨幅排行榜前列的基本上都是医疗行业或者医疗主题的基金
,
因为这一年是医疗行业的超级大年
,
但如果你在这个时候大幅买入这些排行榜上靠前的基金
,
那么你在接下来的2~3年内都会面临较大的调整
。
如果你在2020年到2021年的某个时段
,
打开基金涨幅排行榜
,
处在排行榜前面的基本上都是消费行业或者擅长投资消费行业的基金
,
特别是那些抱团白酒行业的基金
。
因为这一段时间是白酒行业的超级大年
,
很多今天依旧被基民们耳熟能详的基金明星
,
都是因为在这一年中超额配置白酒而使自己的产品有超额收益的
。
但如果基民在这个时候大力买入
,
不管是消费行业指数基金
,
还是这些擅长投资大消费的主动基金
,
可能都会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被套住
,
承受负收益的煎熬
。
此时此刻
,
如果你打开基金排行榜
,
看到在基金排行榜前列的绝大多数都是超额配置新能源行业的主题基金
。
其超额收益的仓位大多数来自锂电池
,
光伏等与新能源车高度相关的行业
,
有些基金名字中有环保主题
,
但其主要的配置也是新能源行业的股票
。
如果此时此刻你大力杀入这些主题基金
,
很难说在未来的几年会获得超额收益
,
还是像前几年投资人杀入医药行业主题基金或者消费行业主题基金过后
,
承受较长时间的煎熬
。
因此在买基金的时候直接打开基金涨幅排行榜
,
买入涨得最好的那几个
,
常常并不是在此后的几年中获得可观收益的好方法
,
甚至可能因为这些主题或风格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涨得太猛
,
会让追高买入的投资人承受相当长时间的亏损
。
而普通投资人
,
常常又是在已经涨得很多过后
,
“
听说
”
这是基金的
。
当然这并不是说基金涨幅排行榜没有意义
,
它依然是一个检验基金经理能力的重要的指标
,
如果投资者非要参考排行榜
,
也可以尽量把时间拉得长一些
,
比如3~5年的排行榜
,
看看这个基金经理在一个或者两个完整的投资周期明年表现如何
,
再根据当时的市场状况做更一进一步的判断
。
排行榜是选择基金池的一个好起点
,
但并不是此刻买入的好指标
。
02
让我买个规模更大的基金
有些买基金的朋友会自然的认为
,
规模更大的基金就是更好的基金
。
打开选基金的软件
,
买入规模最大的那几个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
。
但如果你在过去的一两年这么做
,
把你的钱分配到那几位千亿基金经理的手中
,
不但大概率是跑输了市场
,
而且还可能是亏钱的
。
投资界有句行话
:
规模是利润之敌
。
如果我们看一看所有千亿以上规模的基金经理
,
在过去这一年中的表现
,
他们几乎全部跑输了市场基准线
,
当然这与过去一年来消费医疗等主流赛道表现比较弱势有关
。
但也侧面说明了越大的基金规模
,
对于选股者是越来越高的挑战
。
即使是像巴菲特这样传奇的资产管理人
,
当他只有数亿美元的时候
,
它能够在持续非常长的时间里大幅跑赢市场
,
但当今天巴菲特已经管理千亿美元以上的资产的时候
,
老人家跑赢市场也越来越难
。
实际上在过去10十年间
,
巴菲特所管理的资产是跑输了主要宽基指数的
。
这是一个可以简单理解的状况
,
当你拥有非常多的资金的时候
,
市场对于你来说就会变得拥挤
,
你买什么什么就容易涨
,
你卖什么市场就容易跌
。
而资金的体量越来越大
,
有配置意义的投资标的就越来越小
。
如果资金规模大到像巴菲特那种地步
,
全世界可供他有效配置资金的股票在数量上都是非常有限的
。
而是在A股市场上
,
如果一个基金经理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了1,000亿人民币
,
那么他所能有效配置资金的
,
也只有数量非常有限的少数股票
,
基本上都是被囊括在主流指数中的核心票
。
所以对于那些规模排在最前列的基金经理来说
,
要跑赢优秀的指数
,
会是越来越艰难的挑战
。
而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
,
基金规模固然是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
他既证明了这名基金经理在过去的优秀
,
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
同时也证明了渠道对他的热捧
。
但基金投资人要明白
,
越大的规模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是一个不断增加难度和负重的过程
。
03
我要做个高买低卖的高手
很多新进入的投资者
,
看到基金平均的年化收益可能有10%或者20%
,
会有非常朴素的想法
,
心想我在低点买入
,
高点卖出
,
那我的收益就会大幅提高
。
有这样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
如果能够有能力判断市场的估值或者情绪
,
能够实现低买高卖
,
也确实是一个扩大收益的有效办法
。
但在现实世界中
,
如果普通基金投资人这么做
,
往往带来的是更多的负效应
,
贡献更多的手续费
。
第一点
:
我们现在的基金费用制度
,
是鼓励长期持有的
。
一般来说所持有的时间越长
,
需要支付的申购赎回费用就越低
。
持有的时间越短
,
需要支付的申购赎回费用就越高
。
如果进行比较高频度的高抛低吸
,
光是需要支付的申购赎回费用
,
就是非常庞大的
,
如果基金投资人再算算细账
,
可能会发现
,
自己赚的钱还比不过支付的手续费
,
自己辛苦的高抛低吸
,
成了为收费方打工
。
当然
,
有些基金公司为了满足普通人
,
高抛低吸频繁买卖的
“
需求
”
(
或者说是一种乐趣
)
,
专门推出了一些零申购赎回费用的c类基金
,
有些朋友还会想到交易费用很低的场内基金
,
那么这些基金适合高抛低吸吗
?
第二点
,
普通人并不比那些每天盯着市场的基金经理择时能力更强
。
绝大多数的基金经理
,
也会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调仓
。
股票型的基金经理不但仓位的高低有波动
,
也会尽可能的根据标的的估值情况来调整仓位
。
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经理
,
还会在股债之间进行仓位的平衡
。
相比于每天以此为业
,
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
,
而且有庞大的研究团队进行支持的基金经理来说
,
普通人对于择时的选择能力
,
大概率都是比不上基金经理的
,
除了人群中少数的高手
,
普通基民在判断能力和信息资源远不如基金经理的情况下进行高抛低吸
,
贡献负收益的可能要远大于实现正收益的可能
。
第三点
,
大多数普通人在基金上高抛低吸
,
所依据的也并不是估值水平
,
股债利差
,
衍生品领先交易指数
,
等比较专业的判断标准
,
而仅仅是通过市场情绪进行判断
,
甚至很多人看到的不是真正的市场情绪
,
而是自己被裹挟在其中的情绪
。
往往在市场上涨时更加兴奋的买入
,
在市场低落时觉得麻烦还在前方
,
选择恐惧离场
。
这样操作几轮
,
轻则做低了自己的收益
,
重则在赚钱的基金上亏了钱
。
04
这是一只新基金唉
,
买它买它买它
热情的认购新基金
,
常常也是基因投资者更低收益的一个原因
。
基金发行界有一个说法
:
叫好发不好做
,
好做不好发
。
说的是
,
在基金发行市场常常面临这样的为难的情况
,
当市场畅旺
,
投资者们热情高涨的时候
,
发行基金是容易的
,
但这个时候基金经理做投资
,
选择好的投资对象是不容易的
。
当市场悲观投资者避之不及的时候
,
这种时候金经理投资
,
选出好的投资标的是容易的
,
但是基金发行确实不容易
。
人们总是在市场更欢畅的时候
,
对未来更有信心
。
这是基金行业不可避免的两难局面
。
也正因为如此
,
实际上绝大多数基金都是赶在市况好的时候发行的
。
所谓市况好的时候
,
也往往是市场情绪高涨
,
估值相对较高
,
大家投资热情较高的时候
。
这种时候所建仓的基金往往在相对高位
,
其所获得的平均收益是偏低的
。
回到现实的层面
,
如果一个知名的基金经理要发行新产品
,
投资人大可以去买他曾经最成功的老产品
。
这样不但成本更低
,
而且老的产品已经完成建仓
,
还可以避免新产品高位建仓带来的风险
。
只有少数情况可能是例外
,
买入新基金的情况可能更合理一些
。
比如一个明星基金经理刚刚换了东家
,
到了新的机构
,
他原来的旧产品已经停止运营了
。
希望在新的机构开始新产品
。
或者是像 reits不动产基金这样的特殊品种
,
认购了新基金以后
,
二级市场会有常见的交易溢价
。
在大多数时候
,
谨慎的选择新基金
,
优先地选择由一位基金管理人长期管理过的
,
有过不错表现的老基金
,
比如选择优秀基金经理的老产品
。
或者在指数较低的时候
,
买入二级市场的指数基金或者申购指数基金
,
而不是在指数畅旺的时候申购新基金
,
都是更加有价值一些的
。
以上的操作
,
往往给基金投资人带来的是负效应
,
而能够认识到并避免以上的负效应
,
将有助于让基金投资人获得更好的长期回报
。
选得对,拿得住,买基金才能稳稳地赢!
欢迎报名
雪球官方团队为你重磅打造的免费精品课
:通过为期七天的微信群+小雪1对1亲密陪伴式教学,让你学会实用易懂的五招选基法,掌握基金买卖技巧!最新微信学习群火热招募中!
截图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即可报名!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课程为雪球基金发起,仅作为投教科普,不构成投资建议。
雪球基金是获证监会核准的持牌基金销售机构,提供安全高效的基金投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