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银鸽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银鸽投资
128
2024-11-13
文
史论春秋
编辑
史论春秋
«○●—【三天闪婚】—●○»
前段时间,一条
“19岁少女相亲三天结婚”
的话题被冲上热搜,引来无数网友的愤愤不平。
起因是四川一位年仅19岁的彝族姑娘,称自己回家过年没几天就惨遭相亲。对方比她大9岁,长得也一表人才。
家里有很多长辈来吃饭,他们都不约而同与两位主角起哄,还让男方多多照顾女孩,看起来就像一家似的。
因为不知道是相亲的缘故,所以当长辈问她是否喜欢这个小伙子时,她开玩笑的说了句:
“喜欢,谁会不喜欢英俊的小伙子嘛!”
谁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男方父母一合计择日不如撞日,于是便毫不犹豫的拿出30万彩礼为儿讨老婆。
双方第一天才刚见过面,第三天就得知自己嫁人了,这件事不管发生在谁的身上都无法接受。
可她即便再不愿,也要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因为她不结婚,家里就得赔钱。
结婚当天,她哭的泪如雨下,眉眼之间满是幽怨,父母也知道她心里不好受,只能劝她忍忍就过去了,未来的日子会好的。
少女出嫁当天配文称:“不是说结婚那天会很高兴吗?可他们为何都在笑,唯独留我一人心如刀割,谁不想和自己心爱的人结婚呢?”
该事件涉及的领域广泛,一发布就是
“女孩才19岁”、“相亲”、“逼婚”
等字眼,深深刺痛了广大网友的心,他们纷纷为女孩打抱不平:
“卖女儿就卖女儿,还把做生意说得那么好听。”
“就因为父母收了30万彩礼,一个姑娘这辈子的幸福没了,这不是买卖人口是什么?”
“她好可怜啊,自己的人生只能由父母做主。”
“物质进步有什么用?思想还留在大清那会儿原地踏步!”
抛开其他不说,我们就事论事能明显看出,这是一起典型的包办婚姻,
“明码标价”、“三天闪婚”、“结婚年龄不满19岁”
这三重buff叠加在一起,所引起的舆论热议自然也是以维护女孩权益出发的。
正当网友们在网上讨论激烈,甚至还有正义人士要将处于水深火热的女孩拯救出来之时,事情却突然发生了反转!
事件的主人公内心不堪重负,不忍再受到良心的谴责了,她站出来自曝:
“我欺骗了大家对我的信任,对不起!30万彩礼是假的!不存在逼婚,也不存在闪婚,我和丈夫婚后一直都很恩爱。”
女孩之所以骗网友也很简单,她是为自己的网红路做下铺垫,希望通过这个噱头制造成流量密码,从而收获一大票粉丝,最后再成功走上直播卖货的道路。
个人发布不实信息来吸引流量,平台直接将该账号封禁处理,至此,这场闹剧才算是正式落下了帷幕。
网友们作为舆论的主导人,总是会不由自主的站在弱势那一方,因为他们都希望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同时也能让坏人受到不可逃脱的惩罚!
可“狼来了”的故事却频繁出现在人们眼前,让人看的不免有些疲乏,逐渐失去了同情心。
«○●—【同情变痛斥】—●○»
2019年,一位博主双眼红肿、声泪俱下的哭诉视频火遍全网,在这段3分钟的视频内,她哽咽着讲述自己半年内连续被同一名男子骚扰,即便是向警方寻求帮助,也未能对骚扰者采取相应措施。
“我求求大家能帮帮我!我真的不想在自己明知有危险的情况下向警察报警,结果还是逃不掉被杀的命运。我害怕到浑身发抖,我不知道女孩子到底要怎样在这个世上活着,你们这群人才会觉得满意!”
泪水在她眼中一直打转,用词精准到直戳网友们对女性受侵害时的无力感、对骚扰者的恐慌和“警察得知事实却不作为”的固有印象。
当时,这段视频浏览历史高达2000万次。有人扒出那名“骚扰者”的个人信息与家庭住址,将网络舆论从线上转移到线下。
当事男子不堪重负,只好现身于社交平台与这名博主裴小姐当面对峙,毫不犹豫的揭穿了她在众人面前表演的阴谋诡计。
原来,裴小姐的真实面目是个卖假货的微商,他半年前花1000元在裴小姐那儿买了条二手奢侈品手链,对方声称这是梵克某宝的正品,原价在4万元左右。
刚发货时,他还以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可拆开包裹的那一瞬间让他气的直跳脚,
花了1000元买到的居然是个名副其实的塑料制品?
男子多次向裴小姐要求退货退钱,可对方却给他扔下一句:“这绝对是正品,你自己去找专家鉴定。”他再想向裴小姐发送消息时,得到的只有一个红色感叹号。
裴小姐面对男子的对峙予以反击,并说警方会介入此事,替自己给大家一个合理的回应。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想要伸张正义的网友们看的那是一头雾水,随后他们在冷静分析的围观者下,逐渐发现了裴小姐视频许多看起来不合理之处。
裴小姐声称自己被对方长期骚扰,差点被猥亵,可她却
无法向网友提供录音
,她说自己这半年内胆战心惊,就连上班也不敢去,结果却
有闲心飞到全国各地游玩
。
最初拍摄的视频里化的是精致的全妆,两张掐头去尾拼凑出来的截图,看起来可谓是疑点满满。
当网友们看到一个女孩子愿意舍弃尊严,向众人揭开破败不堪的伤疤时,很难让人不对她产生恻隐之心。
相比起逻辑混乱、证据也不充分的男子,这让裴小姐的可信度又高出不少。
幸好他没在一气之下把聊天记录删除,否则他就是浑身上下长十张嘴,也无法让众人信服。
这场由说谎者和附和者共同酿成的网络暴力瞬间瓦解,一时之间成为加害者的他们妄图寻找足够的说辞,以免来忘却自己为网络暴力所贡献一份力的负罪感。
虽然他们内心很清楚,这点微不足道的自责感会在下一次网暴前怦然消失。
«○●—【地沟油事件】—●○»
还记得那个拿过满分作文的高考生吗?即便是被冠以“天才”称号,也难逃被网暴的命运。
2001年,高考生蒋昕捷用文言文体书写下《赤兔之死》,阅卷组在评卷时对这篇作文啧啧称奇,老师为表彰他奇妙的想法故而给予了满分。
《赤兔之死》在当时可谓是一片火热,各大报社封面最醒目的地方都有这篇作文。至此,蒋昕捷名声大噪,有无数记者想上门采访却被他毫不留情的拒绝。
外界的人们期盼他能有所作为,可他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很快便让人失去了兴致,甚至还有人称他是现代版的“伤仲永”。
谁也没料到这个曾被冠以“天才”名号的学子,将会在9年之后用一篇文章引爆社会舆论,致使相关部门进行严查!
2010年,蒋昕捷发表了国内第一篇针对“地沟油”的报道,文中详细描述出地沟油是如何被端上餐桌供消费者们二次享用的。
地沟油被不良商贩当做发财的契机,以此来牟得暴利,而它的危害除了表面的不卫生以外,还包含了许多
致病致癌的物质
。
这篇文章一经报道,顿时引起百姓们的恐慌,地沟油与好油掺杂在一起,谁也分不出来,没人敢打包票说自己吃的食物里不含一滴地沟油。
就在蒋昕捷认为社会已经开始警醒地沟油事件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的他措手不及。
《围剿地沟油》这篇文章开头,蒋昕捷特意引用武汉教授何东平所发表过的一段数据:“目前全国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300万吨,全国每年消耗食用油总量为2250万吨,这也说明我们每吃十顿饭中,就有一顿是用地沟油做的。”
如果说之前的都是猜想,那么这个数据毫无疑问的坐实了每个家庭都吃过地沟油的真相。
一时之间,那些售卖食用油的小商贩和餐馆老板成为大众口诛笔伐的对象。然而,在该文章发布的第二天,何东平教授在发布会上
当众否认
自己调查过这段数据。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文章发布时,人们把蒋昕捷捧得有多高,现在摔得就有多惨。
“想红想疯了”、“炒作”等谩骂充斥在他的耳边,刺眼的目光和失望的神情让他有些如坐针毡。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强行在遏制他,希望以此让他打消报道地沟油这个念头。
蒋昕捷调整好失落的情绪,于一周后再次撰写出
《是什么让揭开地沟油“盖子”的教授改口》
这篇文章。
这次,他重新定义自己对地沟油事件的看法,并强调自己是想解决地沟油事件并保证食品的安全,而非刻意利用地沟油的危害来引起群众们的恐慌。
这篇文章发布后,引起了无数商贩的共鸣,他们与那些“声讨”蒋昕捷的人,一起加入这场揭发地沟油的浩荡队伍中。
相关部门随后对这一恶劣现象进行整治
,同时也高度重视群众举报,对使用地沟油的商家绝不心慈手软。
此事得到惩治后,曾有人问过蒋昕捷在揭露真相时,是否有过害怕或犹豫的心理?
蒋昕捷对此坦然一笑,认为风险虽然存在,但不能因为害怕就销声匿迹,将真相永远掩埋,就算他不说也迟早会有人站出来发声,而他不过是那个最先一步提出来的人而已。
放眼望去,社会上比蒋昕捷有能力有钱的人比比皆是,但不是所有人都能不忘初衷坚守底线。
那些没有底线的人怎么办呢?他们到最后只能
身陷浑水,直到迷失自我。
«○●—【小结】—●○»
不得不说,在网上见识过太多悲剧石沉大海的我们,也的确需要一个舆论制造者来得到大众的关注。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会让某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但它是我们作为普通人快速有效的维权方法之一。
所以,当我们在汲取各大网站上的信息时,学会了解
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后,再自主站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学会避免听到某些关键词就“维护正义”,让那些为流量毫无下限的网红们“无地可钻”,自行瓦解。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件事情的尽头总会有它合理的处理方式,我们没有必要利用网络来煽风点火,让他人陷入舆论的中心。
到底是做一名热衷于网暴的键盘侠?还是做一名独立思考的公民,我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答案。
我们要做的就是三思而后行,以头脑清醒来作出
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