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的解释(理财理解)

Mike 0 2024-10-17

别慌!银行理财 可以“抄底”了


文/慧净


银行理财近期快速下跌,恐慌情绪迅速蔓延,大额资金开始赎回,造成了理财产品进一步杀跌,形成“下跌、赎回、抛售、加剧下跌”的负反馈。


恐慌来的太猛,大家都在抢跑,生怕跑得慢吃大亏,部分银行甚至出现短期“挤兑”:


比如,招银理财招睿活钱管家添金2号触碰巨额赎回上限,导致客户短期内无法顺利赎回资金。


同时,金融监管机构也已经注意到相关风险,要求各大银行统计债券风险敞口,并报送流动性情况。


别慌!银行理财 可以“抄底”了

数据来源:网络,侵删


巴菲特说过,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同时,巴菲特强调,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巴菲特厉害的地方在于,不仅这样说了,而且这样做了,比如近期抄底科技股台积电。


当下,我们也要保持冷静,问下自己,银行理财是否已经恐慌过头了,该怎么办?


其实,这短短几天,银行理财快速下跌,盲目大额赎回,监管开始关注,全市场跟踪报道等等。


包括,我们前两天文章讲过(点击回顾),今年以来,债券价格一直高位窄幅区间内震荡,极度压抑,充分反映了正在发生的,及将要发生的经济悲观情绪。


但是,如今市场已经完全反过来了,银行理财(债券价格)的快速大幅杀跌,风险已经得到了充分释放,并且充分反应了中短期内的经济乐观预期。


这句话的意思是:防疫政策20条的调控、房产融资的“第二支箭”、房产金融16条、货币“收敛”等等已经充分反应在了银行理财的净值下跌。


因此,我们的回答是,银行理财的恐慌反应过了头,情绪释放到了极致。


别慌!银行理财 可以“抄底”了


这一次,银行理财净值回撤,为什么会引起关注?


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银行理财确实是净值回撤幅度较大,使得客户持仓体验较差,有不满,有吐槽的诉求。


特别是,有些客户没有进行择时,近两三个月内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直接是打破认知,接近毁灭人生三观。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


假如,这几天发生的事儿,搁在以前,那就不叫做事情。


为什么呢?因为以前没有净值化。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以前,产品都是有一定的预期收益。


预期收益的模式,导致银行发行大量理财产品,并且背后运作了资金池。


结果是,偶尔有几笔投资的真实收益没有达到预期收益,那么银行也会按照预期收益兑付,也就是常说的,银行会进行刚兑。


银行资金池,收益有2种情况:


第一种,银行赚了客户的钱:


比如,王五某一年买了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是年化3.5%;赶巧,这一年是债基牛市,银行委托的产品实际可能跑出了5%的收益;银行在兑付王五3.5%的收益之后,资金池里就获得了5%-3.5%=1.5%的收益。


第二种,银行亏了客户的钱:


比如,王五某一年买了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是年化3.5%;赶巧,这一年是债基熊市,银行委托的产品实际可能跑出了1%的收益;银行在兑付王五3.5%的收益之后,资金池里就亏损了1%-3.5%=-2.5%的收益。


这个时候,银行其实是顶着“刚兑”压力:用银行自己的钱、或买了银行理财但是尚未赎回的客户资金进行了补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本质上也是和银行理财一样,也有净值的波动,但是却没有采取净值化。


所以,客户感觉到安全。


但是,监管不傻,银保监会对于养老年金或长期年金的评估利率逐年严监管,不断收紧,目前控制在3.5%,就是基于上述资金池的原因。


“刚兑”,有些好处。


一方面维护了银行的正面形象,另一方面,银行平常不显示净值变化,也就不容易引起客户的恐慌。


也有一些坏处。


刚兑下的资金池容易造成大量的不透明坏账,拆东墙补西墙;比如,购买非标、股东挪用等等。


但是,总体是弊大于利,并且资金池不透明。


监管者、投资者往往很难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往往是,问题出现时,已经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比如传统金融的包商银行、河南村镇银行等;


又比如互联网金融的快鹿系、中晋系、泛亚系等。


老百姓的财富往往一夜归零。


因此,监管坚决打破“刚兑”,打破资金池,强力推进理财产品净值化。


如此以来,理财虽然有净值波动。


但是,监管者、投资者都能够看到净值波动,一旦有异动,能够迅速分辨是正常波动还是非正常波动。


如果是正常波动,进行合理的情绪疏导即可;如果是非正常波动,监管迅速出手,把风险控制在最小,避免多骨诺米牌倒塌,引发系统风险。


别慌!银行理财 可以“抄底”了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正常波动和非正常波动的区别:


银行理财年化收益一般在3%~5%区间;


换言之,超过这个波动区间的属于非正常波动,比如短短几周,净值下跌10%,或者上涨20%等,这些都需要引起注意(如上图所示)。


总结一下,银行理财净值化使得投资者和监管层能够第一时间看到净值波动,并快速判断是否是正常波动;就目前的波动情况而言,属于正常范围,无须大惊小怪、不必过度解读。


别慌!银行理财 可以“抄底”了


银行理财实行净值化,本质上可以认为是“公募基金”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可以近似地理解为银行渠道是公募基金的“代销机构”。


方便理解,对银行理财产品以基金形式进行简要归类:


银行R1理财产品主要是货币类、“余额宝”类基金;


银行R2理财产品主要是债券类基金;


银行R3理财产品主要是固收+类基金;


银行R4、R5主要是权益类基金;


其中,R是风险(Risk)的意思:R1、R2是低风险,R3是中风险,R4、R5是高风险。


R2产品基本是银行理财的主力产品,也是本次被投资者口诛笔伐的主角。


弄清楚了,原来银行R2理财产品是“债券基金”,就容易做到“知者无畏”。


接下来,解释下债券基金是怎么盈利的。


债券基金的收益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票息,另一方面是资本利得。


类比一下,把债券基金想象成工商银行这只股票。


收益来源:1.每年5%左右的企业分红;2.股价的波动。


债券的票息是确定的,整体上,每年约有3.5%左右,这也是债券基金安全、稳健的本质。


假如,市场行情不好,债券下跌,资本利得出现了亏损;那么,债券基金也还有3.5%的安全垫空间。


即,只要债券基金下跌不超过3.5%;那么,持有该债券1年往往不会亏损。


原因在于,票息覆盖了下跌的亏损。


就好比,工商银行下跌5%(复权);但是,同时分红了5%;那么,持有者接近没有亏损。


有个问题,债券价格下跌的亏损会超过票息的收益吗?


答案是:R2的理财产品所选择的债基大都比较安全,不会轻易出现系统性风险。


数据统计,债券基金(R2理财)一般最大下跌也是在3%以内,并且,随后第二年就往往上涨6%以上:资本利得3%+票息3%


但是,遗憾的是,金融永远有风险,人性永远有贪婪,并不是所有的债基都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举个例子,有些私募基金买了恒大、融创、碧桂园等公司的海内外债券,并做成基金发售给投资者。


你看中了他的高收益,他看中了你的本金。


公募基金或者说是R2理财产品,正是因为产品净值化了,监管更加透明、严格,规避了上述风险。


别慌!银行理财 可以“抄底”了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我们前两天对于本轮银行理财调整表达过观点:


市场被悲观预期压制久了,遇到“宽信用”政策支持,叠加“货币收敛”利率抬升,从而债券价格“戴维斯双杀”,银行理财大幅回撤。


并且,做了经验分享,快则一两个月,慢则两三个季度,票息就可以把净值修复。


最后,当下的新情况是:银行理财因为净值化,出现了恐慌抛售,跌过头了。


好比,工商银行短期内下跌1%是正常现象,但是因为遇到恐慌情绪的多杀多,下跌了5%;那么,市场很容易快速地进行估值修复,出现反弹。


银行理财也是如此,首先会进行估值修复阶段,净值反弹至合理水平;然后,票息会给净值上涨带来持续的动力。


看一下数据,银行R2理财同业存单类产品的净值已经开始大幅向上修复(上图所示)。


解释下逻辑:


债券(R2理财)的本金和票息背后是国家信用;而且票息一般是接近国家GDP增速,高于通胀增速(国内cpi在2%上下)。


假设票息在3.5%左右,20年后,本金接近翻一倍。


银行理财,国民财富的压舱石,国家信用的基本盘,终将走出长牛,持续跑赢通胀。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bitget官网注册

bitget交易所官网

bitget官方安装包

上一篇: 理财的群名称(好听的理财群名)
下一篇: 理财美股 买美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