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又爆金句,北京道路拥堵是因为网约车,打车应该涨价-北京出租车40公里多少钱
170
2024-11-19
第一章
安清复明各有旨清帮洪帮两架车
要讲上海滩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的故事,必须先从旧中国的黑社会势力说起。
提起旧中国的黑社会势力,人们会马上联想到两大帮会组织--清帮与洪帮,继而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个或满口黑话、举止诡秘,或横眉立目、袒胸露腹的流氓、无赖形象。旧中国的黑社会势力给人留下的这种印象,完全是由其劣迹所致。他们画地为牢,走私贩毒,杀人越货,可谓无恶不作。但实际上,他们并非历来如此。在其历史上,他们有的也曾书写过杀富济贫、反抗朝廷压迫的一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曾加人过洪帮,并被封为“洪棍”(洪门称“元帅”为“洪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陈其美,也曾做过清帮大头目,并利用其身份,争取了一些帮会人士参加革命。
为了弄清近代中国两大帮会组织的底细,必须了解它们产生、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
洪帮,俗称红帮,又称洪门。提起洪门的起源,还有一连串曲折的故事。相传,洪门始祖是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人洪英。洪英又名洪盛英,是明崇祯四年的进士,曾做过抗清名将史可法的幕僚。清军人关后,继续向南推进。督守扬州的史可法派洪英赴燕京探听清廷的虚实。一路上,洪英联络各地的反清志士,准备组织一支反清抵抗力量。史可法殉难后,洪英逃到安徽芜湖,投奔了名将黄得功。黄兵败自杀后,洪英率余部继续抗清,但终因力量对比悬殊而屡战屡败。清顺治二年(1645年),洪英死于芜湖附近的三汊湖。
洪英死后,他的五个学生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发誓
要继承先师的遗志,反清复明。他们五人先是投奔了明潞王。不想明潞王很快投降了清廷,于是他们便到台湾投奔了郑成功。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为了加强将士的团结,推进反清复明的大业,仿效梁山泊众英雄的做法,在台湾开立了“金台山”,堂名为“明远堂”。
郑成功和他的部下兵将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宣誓要灭清复明。这样,金台山明远堂就成为洪门开山立堂的肇始。当时,郑成功的这支武装不叫洪门,而叫“汉留”,意为汉人留下来的精英。实际上,汉留和洪门是一回事。所以,后来洪门奉洪英为始祖,尊郑成功为武宗,把他们作为洪门的创始者来纪念。
上海滩
的政坛江湖
为了发展大陆上的抗清力量,郑成功派洪英的五位学生蔡德忠等回到大陆。
他们潜到福建兴化府浦田县九龙山,投少林寺方丈智通削发为僧。少林寺僧众精于武艺,各地慕名而来的习武者甚多。蔡德忠等五人便从这里开始发展大陆上的洪门组织。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五人后来被洪门尊为“前五祖”。不久,郑成功的侄子郑君达也投了少林,与蔡德忠等人共谋反清大业。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西鲁犯边,清军屡败,群臣无计可施。为此,康熙降旨,不论军民僧道,有能平定西鲁者,赏千金,封万户侯。为了取得清廷的信任,以便继续发展秘密组织,郑君达揭了皇榜,率少林寺众僧出征,与西鲁兵交战。不满三个月,就剿平西鲁,班师回朝。康熙欲分封众僧以示奖赏。但是,除了郑君达受封为总兵外,其余人皆不愿意受封,仍回寺修道。
关注小鱼
尊享专烟
天有不测风云。众僧回寺后,在少林寺武功排第七的马福仪因调戏郑君达的
妻子和妹妹,被智通方丈逐出山门。马为报复,向清廷告密。清廷把郑君达看管起来,并派兵围攻少林寺。在清兵的攻打下,少林寺被焚。众僧中只有十几个人逃出,其中就有蔡德忠等五人。
(inte
CORE
inside
蔡德忠等五人逃至江西龙虎山时,得到勇士杨仗佑、方惠成、吴天成、林大江、张敬之等的救护。这五人被洪门封为“中五祖”。此后,杨仗佑等五人跟随蔡德忠等逃到广东惠州宝珠寺。在那里,他们又得到寺僧吴天佑、洪太岁、姚必达、李式地、林永超等相助。这五个人也参加了蔡德忠等人的反清事业,被洪门后人称为“后五祖”。在前、中、后五祖的努力下,洪门的势力日渐强大起来。
蔡德忠等人后来辗转到了湖北,与万云山万云寺的方丈万云龙和“白鹤道人”陈近南联合起来。万云龙原为明潞王部将,在山东兵败后跑到湖北出家为僧。陈近南是清翰林院学士,因谏阻清廷火烧少林寺而被黜。他们两人曾于雍正九年在四川组织“汉留”,开立“精忠山"。他们与蔡德忠等人会合后,常把附近的下普庵后堂的红花亭作为谋事地点,发展洪门组织。很快就有从各地赶来的上千人参加。其中有个叫朱洪竹的,据说是崇祯帝的孙子,大家拥立他为盟主。雍正十二年(1734年)七月二十五日丑时,陈近南在红花亭主香,同盟结义,拆“洪”字为“三八二十一”,作为会中暗号。从此,“汉留”改名为“洪门”对外称“天地会”,取“指天为父,指地为母,撮土为香,歃血证盟,结拜兄弟,共同起义”之义。
洪门会盟后,由陈近南主持招兵买马,准备在军事上继续打击清王朝。开始时虽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因寡不敌众,洪门大军终为清军所败。陈近南由此认识到倒清时机未到,于是将会众分散,并留下了一首诗作为日后联络的凭证。诗日:
五人分开一首诗,身上洪英无人知,此事传与众兄弟,后来相会团圆时。
乾隆十四年(1749年),洪门在广东惠州再次聚义。此时陈近南已死,这次聚会由吴天佑等五人主持。不久,吴天佑等也死去,洪门事业由明朝遗臣、曾参加过“红花亭大聚义”的苏洪光主持。苏洪光认为,“天地会”这个名字,义中有天地而无人,失去了天时、地利、人和“三才配合”之理,所以把“天地会”改名为“三合会”,取“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日月为姐妹,把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合而为一”之义。苏洪光此时已改名为天佑洪。他率三合会会众再次起义。起初,势如破竹,杀得清兵望风而逃。后因为中了清军的离间之计,而为清军所败。三合会不得不分散部属,徐图发展。
又过了数年,清朝因为外患日亟,暂时放松了对三合会会众的搜捕,三合会得以第三次结盟起义,改名为“三点会”。其义一是取“洪”字偏旁三点水之意,二是取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以水济火之法。洪门认为,满清是水德,汉族是火德,以火敌水,自然不敌。今用三点水,以水济火,水满则溢,溢则倾。三点会成立后,重建组织,严密会规,制订了严厉的赏罚制度和各种暗语密法,以严格保守秘密。相传,洪门的组织系统和各种设施是在三点会时期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在这一时期,洪门一面在各地包括海外广泛建立组织,开立山堂,一面在内地各处建立“公口”粮台和大小码头。粮台、码头类似今日之秘密联络点和兵站。这大大加强了洪门组织的行动能力。同时,为加强内部团结,洪门内部又制定了“三十六誓”、“二十一则”、“十禁”、“十刑”等帮规。此后,洪门组织进人了大发展时期。
清帮,俗称青帮,又称安清帮,也是清初以来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民间秘密结社之一。清帮形成的时间稍晚于洪帮。其早期组织是在清朝雍正初年为了承运漕粮而形成的,但帮中人却把它的历史渊源推前到明朝,以明永乐朝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为其第一代祖师。
金幼孜,号碧峰,明洪武年间进士,江苏南京人。他曾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后因看到仕途险恶,于是离开官场,转而衷心仰慕起达摩禅师。他最先在栖霞山紫云洞修炼,后又转至五台山求戒,拜佛门禅宗临济派三十六代传人鹅头禅师为师,取名清源。这就是清帮以达摩为始祖,把金幼孜尊为第一代祖师的来历。
清帮所供奉的第二代祖师是罗清。罗清,字净清,甘肃兰州府人,是明嘉靖年间的举人。据说他带兵平边时,在一次血战中,明军受困,断粮三日,情况十分危机。这时,有一和尚前来,说他们寺内有清源禅师北征时储藏下来的粮食。罗清派人去取,果如其言,明军因此获救。在班师途中,罗清登上五台山,访求清源禅师的遗迹。当看到清源禅师的经典等遗物时,罗清深受感动,即到清源禅师的塔下拜他为师。
7的政坛江湖
清帮第三代祖师名陆逵,号道元,江苏镇江府丹徒人。他因仰慕罗清之名,
曾到五台山求道。后领命到西北宣传教化,为回汉民订立约法,使各守其制,两不相犯。为奖赏陆逵之功,康熙封他为靖国尊人,并加封其师罗清为一清佛祖。
以上金、罗、陆三人,被清帮中人奉为“前三祖”。因为他们都与佛教禅宗有着渊源关系,所以后来的清帮组织都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清帮的真正祖师,是被帮中人供奉为“后三祖”的翁岩、钱坚、潘清三人。
翁岩,字福亭,号德慧,江苏常熟人。翁岩出身秀才,后弃文到河南少林寺习武。他好与绿林好汉交往,并加人了天地会。翁岩性情刚毅,不善辞令。
钱坚,字福斋,号德正,江苏武进人,为人精明勇敢。他曾从父经商,后改习拳术,并加人天地会。他与翁岩同是天地会首领张岳的部下。
潘清,字清宇,号德林,浙江杭州人。他为人勇义,好交游,武艺亦佳。
传说,翁岩和钱坚二人奉张岳之命,到安徽寻访有“小孟尝”之称的潘清。
三人一见如故,遂结拜为异姓兄弟。结拜后,三人一起出门访求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杭州听了陆逵讲道之后,对陆逵十分钦佩,要求拜陆逵为师。陆逵见三人虔诚,慨然应允。
此时,康熙皇帝驾崩,雍正即位。陆逵告诉翁、钱、潘三人:清廷对漕运苦无办法,你们三人下山投效清廷,趁机可将各个粮米帮派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组织,一来是你们三人应成之功业,二来也是你们未了之尘缘。三人听了,叩谢教导之恩,随即下山。
雍正三年,清政府悬榜招贤,以便加强对漕运的管理。翁岩、钱坚、潘清三人前往河南抚署,揭榜承担漕运的组织工作。当时,清政府每年要将江南各省的粮食用船只经大运河运往北京,这种运粮方式叫作“漕运”。清廷为了管理运粮的船只和水手,专设“漕运总督”之职,并将各地漕运组织分成许多卫、所、联,最下面的组织是“帮”,这一套组织被称为粮帮。翁、钱、潘三人揭榜后,联络旧有的粮帮,统一了粮帮组织,在河南开封建立了-个“安清道友会”这便是“清帮”的正式发端。
为开办漕运,翁、钱、潘三人首先建立造船厂,统一尺寸,绘成图样,亲自监工造船。传说共造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只半。第二步是协助清廷开办浚河工程,动员民工16. 5万人,开浚了河道,打通了南北水运。与此同时,他们大开香堂,广收门徒。据称,开帮之初,清帮分为三房:长房翁岩按八仙之数收弟子八人,尊翁岩为祖父,号称“在会”,开“翁佑堂”;二房钱坚开“钱保堂”,按二十八宿之数收学生二十八人,尊钱坚为“先生”或“老官儿”,号称“在官”;三房潘清开“潘安堂”,按三十六天罡之数收徒三十六人,尊潘清为“老头子”,号称“在帮”。三人共收七十二徒。但后来,翁、钱二人去内蒙古、青海拜佛,一去不回,只有潘清一支发展起来,成为清帮的主流。
清帮成立后,在杭州武林门外宝华山建立了家庙,并公议拟定了十大帮规、十禁、十戒、香堂仪式、孝祖规则、家法礼节等规矩。这样,其内部组织结构也逐步完备起来。清帮的十大帮规是:(1)不准欺师灭祖;(2)不准藐视前人;(3)不准爬灰倒笼;(4)不准奸盗邪淫;(5)不准江湖乱道;(6)不准引法代跳;(7)不准扰乱帮规;(8)不准以卑为尊;(9)不准开闸放水;(10)不准欺软凌弱。十禁是:(1)不准拜二师;(2)父子不准同一师;(3)师死不准再拜师;(4)关山门不准重开;(5)徒不收不准师收;(6)兄弟字派有高低;(7)本帮与本帮引道;(8)师过方代师收徒;(9)在道不准诽谤道;(10)香头低不准爬高。十戒是:一戒万恶淫乱;二戒截路行凶;三戒偷盗财物;四戒邪言咒语;五戒讼棍害人;六戒毒药害生;七戒假正欺人;八戒聚众欺寡;九戒倚大欺小;十戒烟酒骂人。
清帮、洪帮形成后,为了维系其自身的生存,除制订了各自的帮规之外,还创制了一些“专门词汇”,即暗语、黑话。不仅如此,它们还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组织形式。
与清帮相比,洪门内部不太强调采取强力统治手段。洪门的组织形式以横向关系为主,活动不限于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职业部门,而是着重发展横向的同辈、同僚关系。成员之间不因在社会上的职位高低而影响其内部的兄弟关系。洪门内所谓的“大哥不大,么满不小”,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这说明,这个以下层群众为主体的组织继承了中国农民求均等的传统。但是,他们又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的局限性。洪帮内部同样有严格的等级制,给所谓兄弟平等关系蒙上了浓厚的封建等级色彩。
与洪门横向关系为主的组织形式不同,清帮内部以纵的关系为联系纽带。它以严格的辈字制和师徒传承制为自己的最大特色。凡拜师入门者,各按字辈排序。清帮的前二十四字派是:清、净、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性、圆、明、行、礼、大、通、悟、学;后二十四字派是: 万、象、皈、依、戒、律、传、宝、化、度、心、回、临、持、广、泰、普门、开、放、光、照、乾、坤。人门弟子与师父之间的关系如同父子一般。这样,前后世代相传,就使全体成员都置于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家族的序列之中。清帮的这种辈字制和师徒传承制,最集中地体现了秘密结社中封建性的一面。它使家长统治、特权思想、蒙昧主义、偶像崇拜等在帮内占了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它在政治上不可能有进步的要求和行动。
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社会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有时会改变自己固有的轨迹,产生新的分化与组合。作为近代中国黑社会帮派组织两架马车的清帮和洪帮的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的政坛江湖
清、洪帮在其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互相之间泾渭分明,水火不相容,争执甚至殴斗时有发生。洪帮为此曾规定,凡帮中弟子不得加人清帮,否则将受到严惩。可是到了后来,尤其是清朝灭亡之后,双方逐渐合流,两帮成员之间相互渗透的跨帮现象日益增多起来。不仅如此,两帮的性质也因形势的变化而日益接近,甚至重合起来。
清帮在成立之初并不是一个臭名远扬的组织,而是一种职业及政治、经济斗争的互助团体。在雍正和乾隆年间,它原本是一个较公开的组织。但后来因有帮中弟子参与反清活动,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更有不少帮中弟子与太平军将士同生死、共患难。这样,清帮就遭到了朝廷的厉禁,由公开转入地下,其内部也相继发生了严重分化。一部分放弃了原来的职业,转而从事武装贩运私盐的活动;而更大一部分则涌向了上海、南京、镇江等地,成为与地方实力派及帝国主义租界势力相勾结的邪恶力量。
洪帮的蜕变也与此相类似。在成立之初,洪帮曾高举“反清复明”的大旗,与清廷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它曾一度与太平军结成同盟,并肩战斗。在辛亥革命时期,有不少洪门志士参加了各地的起义。但随着清廷的覆灭,由于形势的变化,它逐渐变得面目全非,成为严重危害社会的一股恶势力。
民国时期,清帮、洪帮的组织日益膨胀,势力迅速发展。同时,帮会中的上层分子也开始与新老军阀、官僚政客及帝国主义租界势力进一步勾结起来。而帮会中原先的一般分子,一旦做了“老头子”,也莫不竞相趋炎附势,走上帮会流氓政客化的道路。以清帮为例,从民国初年到抗日战争时期,清帮势力恶性膨胀,出现了闻名全国的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流氓大亨。他们因为反共有功,受到蒋介石的青睐。蒋介石称他们“深明大义”,是“识时务之俊杰”。在蒋介石政府的支持和纵容下,清帮首要分子开始成为社会上的头面人物。特别是杜月笙,由于有特务头子戴笠做居间人,与蒋介石关系极为密切,所以在上海一带呼风唤雨,盛极一时。
通过以上挂一漏万的介绍,读者会对清、洪两帮的源流、性质及组织形式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而,还有一点必须加以说明。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把清帮与洪帮相提并论。而事实上,洪帮的社会影响远不及清帮。个中缘由主要有三:
其一,两帮对统治者的态度不同,因而受到的待遇有很大的区别。民国以前,洪帮以反清为宗旨,清帮则标榜安清。故此,清政府对洪帮的政策是务必要斩草除根,永绝后患;而对清帮则常常网开一面。民国期间,尤其是在蒋介石执掌权柄时期,清帮和蒋介石政权互相勾结,互相利用,关系一度很热。而洪帮尽管也和蒋介石有过勾结,但与蒋介石的关系则始终没有热起来。尤其是因为洪帮激进分子王亚樵多次谋刺蒋介石,蒋介石对洪帮戒意更深,防范更严。这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洪帮势力的发展。
其二,尽管清洪帮都属于黑社会,但在民国年间,清帮事实上已经是一个公开或半公开的社会组织,而洪帮的保密程度则一直很高。洪帮成员一般也不轻易公开自己的身份,其内情鲜有人知。这是洪帮发展不如清帮的另一个原因。
其三,清洪两帮的地理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它们的发展程度。清帮主要分布在运河两岸和长江中下游的城市,如杭州、上海、南京、镇江、安庆等地。这些地方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极大地便利了清帮势力的发展。洪帮的分布区域尽管比清帮要广泛些,但主要集中在南部中国的广大地区,如两广、两湖、福建、四川等地。所谓“清帮一条线,洪帮一大片”就很好地概括了清洪两帮的分布特点。而“清帮一条线”与“洪帮一大片”相结合,则使中国广大的城市、乡村都有了清洪帮的组织网络,致使清洪帮对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的影响。
正因为清洪两帮对中国社会有广泛影响,所以近代中国的统治者往往很重视它们的作用。蒋介石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早年就加人了清帮,深知帮会势力不可小视,因此,他一直与清帮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他上台后,更是千方百计地利用黑社会势力对付共产党和革命群众,为维持自己的独裁统治服务。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本书所要记述的上海滩三大亨在政坛浮沉的种种故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