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疫情冲击而发行的特别国债,到底哪里“特别”?-2015年国债发行了多少

winter 0 2024-11-08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15期,原文标题《特别国债“特”在哪儿?》,严禁私自转载,侵权必究

3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这是当前积极财政政策最主要的发力点。在上述3条举措中,提高财政赤字率和增加专项债规模,这两点基本在市场的预期之内,而发行特别国债,可以算是超预期的政策。

主笔/谢九

所谓“特别国债”,就是指有专门特殊用途的国债,背后都是有国家战略目的考量。我国历史上曾经发过两次特别国债,第一次是在1998年,当时为了解决国有银行的资本金不足问题,财政部向四大行定向发行了2700亿元的特别国债,全部用于补充四家银行的资本金。第二次是2007年,发行了1.55万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用于成立中投公司,既是为了丰富外汇的投资渠道,同时也希望回收流动性来控制通胀。

这一次中国之所以决定再次发行特别国债,目的当然是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两个月经济数据,各项关键指标都大幅下滑,今年一季度的GDP很有可能会负增长。虽然中国的疫情得到了初步控制,但是在国际上的扩散程度远远超过了预期,尤其是美国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成为重灾区,这些国家经济衰退,将对中国经济形成巨大拖累。在3月26日的G20峰会上,成员国宣布向全球经济注入5万亿美元的资金,就在第二天,中国宣布发行特别国债。

中国之所以需要发行特别国债,和当前现有的财政货币刺激手段不足有直接关系。首先从货币政策来看,在发达国家大规模降息的背景下,中国一直对降息非常谨慎,主要原因是国内通胀压力较大,CPI指数处于近10年来高位,央行担心降息会进一步刺激通胀,对于利率水平的调整只能小步微调,更多只能依靠降准等数量工具而不是价格工具,所以,在货币政策空间相对有限的背景下,财政政策成为中国刺激经济的主要手段。

在主要的财政工具中,普通国债受到赤字率的约束。长期以来我国以3%作为财政赤字红线,即使现在突破红线,但考虑到其他国家曾经爆发过的债务危机,我国的赤字率也只能适度提高,而不会大尺度突破。

另外,地方政府专项债在最近几年快速发展,成为政府融资的重要工具。地方专项债的好处是不会提高赤字率。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主要通过发行一般债券融资,在公共财政预算之内,需要受到财政赤字率的约束。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由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融资,以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专项债券在公共财政预算之外,体现为政府性基金预算,不列入赤字。但是地方专项债也不能无节制发行,需要对应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2015年,我国首次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当年额度为1000亿元,到了2019年,规模已经超过了2万亿元,如果继续高速增长,也会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特别国债重出江湖。和普通国债不同的是,特别国债不列入赤字,好处在于既可以控制国债的赤字率,又不会让地方政府债务过于恶化,在当前非常时期,可以弥补财政赤字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弹药。

由于特别国债还没有公布任何细节,从目前来看,还有几大悬念未解。

首先,这一次特别国债发行会对应什么样的资产?从2007年那一次发行特别国债来看,当时是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曲线购买了央行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正是因为有资产对应,所以特别国债不纳入赤字口径。那么这一次特别国债会对应什么样的资产,这是第一大悬念。

第二大悬念就是特别国债的规模会有多大?按照1998年和2007年那两次特别国债的规模来看,分别对应当年GDP的比重大约是3.2%和5.7%,如果这一次按照4%的比重来计算,大概对应4万亿元的规模。理论上而言,高达数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出笼之后,会对市场流动性带来明显收缩,所以需要货币政策予以配合。4月3日,央行宣布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还将金融机构在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此次定向降准可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考虑到特别国债对流动性的吸收,预计未来央行还会持续降准,对冲将来特别国债对流动性的冲击。

特别国债最大的悬念在于,这笔巨额资金将会用到何处?

按照中国刺激经济的传统思路,基建投资通常是第一选项。不过,以特别国债投资基建的可能性并不大,一是因为2008年的“4万亿”政策,留下的后遗症迄今都没有完全消失,如果再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来投资基建,相当于重走当年的老路,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更长远的麻烦,尤其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二是因为当前中国经济虽然也强调基建投资,但主要是新基建,相比之下,新基建所需的资金不如传统基建,也无需通过发行特别国债这种过于高调的方式来解决。而传统基建,也大可以通过地方专项债的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以特别国债来刺激基建,负面效果远大于收益。

和基建投资相比,更具可能性的是将特别国债用于重点扶持中小企业。在疫情冲击之下,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远大于国企,而且,我国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对于当前中国经济,拯救中小企业的紧迫性,以及所能带来的边际回报,远高于投资其他领域。如果中小企业能够渡过难关,中国经济也就无须有太大的担忧。

当然,还有人认为应该借鉴当前很多国家给民众发钱的做法,用特别国债给老百姓直接发放补贴,或者是发放消费券,既能解决民众的生活困难,又能刺激消费,撬动内需。愿望当然很好,不过估计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给民众发钱这种模式经常被认为是撒胡椒面,而中国经济擅长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比如刺激投资等等。不过,在传统的刺激手段逐渐失灵之后,尝试一下新的思路,或许也未尝不可。

更多精彩报道详见本期新刊《重新看待亲密关系:被疫情改变的我们》,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15期1082 重新看待亲密关系

¥15

购买

[xss_clean]

[xss_clean]

欧大师断桥铝合金门窗厂家

铝合金门窗

欧大师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隔热隔音门窗代理

上一篇: 为年轻、时尚定制专属卡中银“赞卡”系列信用卡发行-中行信用卡积分多少
下一篇: 为建跨省天然气长输管道,中海油成立首家华北管道公司-中海油公司分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