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战车铸“魂”-中国北方车辆公司

Wang 0 2024-11-08

4月18日,马小光在测量工件。张劲雄/摄

http://vod.cyol.com/vod/data/video/202304/24/023298ff-4b82-4252-ab6d-5172a186dcb9/transcode_5ff0121b-1c2e-4fe7-4387-93112eaa.mp4/av-g.m3u8

走进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装备车间,便会被数控铣床切削金属的噪声包围。铣削、车削、钻孔、攻螺纹……跟随着显示屏上的一条条指令,一个个原本“躺”在设计图纸上的零件逐渐成形。这家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公司承担着我国履带式装甲车的生产任务,而这些被加工出来的零件将被组装到多个型号的装甲车上,支撑装甲车在复杂地貌下驰骋、冲锋。

再往车间里面走,有一个用玻璃隔出的独立工房——国家级大师工作室“马小光技能大师工作室”,一些当天被加工出来用于装甲车传动系统的行星框架被送到这里进行最后的精密加工。在80后数控铣工马小光的操作下,这些零件的精度从过去的0.05毫米提升至0.01毫米,约是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八分之一。别小看这个数字,这对某些装甲车的机动性能意味着升级换代。

“你需要仔细感受刀具的切削速度、磨损程度,了解被加工材料的硬度变化,甚至早上、中午、晚上不同的温度影响等等,这些细微的变化都会影响最终加工精度。”眼前一身蓝色工服的马小光已和数控铣床打了20多年交道,是这里公认的技术“大拿”。他被评为中国兵器工业首席技师,曾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和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他有一双敏锐的耳朵,可以从车间嘈杂的噪声中,判断出刀具的切削状态和磨损程度,“正常切削的声音听着就非常顺畅”。触摸机床,他能从不同程度的震动中感受高速运转的机床各部位受力状态,用他同事的话来说,“他可以和机床‘聊天对话’”。仅凭这项绝活,他就能从上千种刀具中找到最适合加工零件的刀具、并判断出刀具寿命,日常工作中已累计为企业节省数百万元刀具成本。

“如果技术经验不够,人就只能听机床的,机床加工精度多少,就干什么精度的活儿;如果技术足够好,你就能操作机床干超出精度范围的活儿,真正做到‘人机合一’。”马小光说,自己始终朝着后者努力。在他看来,能自如地操控一台性能优越的机床“比开一辆好的汽车更让人兴奋”,有时一个复杂精密的零件被加工出来,他能坐在零件前欣赏许久。

马小光第一次接触数控铣床是在2002年。当年,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引进了第一台数控机床。由于没有操作经验,也没人会编制加工程序,新机床买来后“半年也没动起来”。出于对这一新事物的好奇,当时22岁的马小光提出想试一试。

拿着仅有的一本机床操作与编程说明书,马小光开始揣摩各种代码指令。没有学习资料,他跑到图书大厦寻找参考书籍,“当时数控加工技术还没这么普及,整个图书大厦也找不出几本相关的技术书籍”。之后,他又攒钱买了一台“奔腾四”计算机自学三维造型。

“一点点去学,一个个指令去试,完全是从零开始。”马小光说,他所在车间负责加工的是模具类产品,“必须进行三维建模,所用到的编程技术当时很复杂”。模具被誉为“工业之母”,是生产时用来成型零件的工具。模具质量决定装备质量,“模具精度越高,装甲车的性能越优;如果模具有细微的差错,可能会导致零部件批量报废,影响装甲车的产能以及部队列装”。

最初操作机床时,马小光总是担惊受怕,“怕程序不对,撞坏机床”。不过在不断尝试中,他最终成为车间里第一个完全掌握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的员工。不仅如此,他通过不断学习,还在2009年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铣工比赛中一举获得全国冠军。“在人民大会堂,国家领导人亲自为我颁奖,当时特别激动、非常自豪。”马小光说,自己精炼技艺、破解加工技术难题的信心更足了。

在一次科研产品试制中,需要加工新型平衡器锻造模具。平衡器,是装甲车地面机动的核心零件,没有它,装甲车就无法平稳行走。而平衡器锻造模具由于尺寸大、曲面构造复杂,加工难度非常大,曾经生产一套合格的模具至少要3个月。

不少人对这项任务望而却步,马小光却站了出来。他从学习CAM软件编程技术入手,尝试让机床与各种先进刀具配比,针对加工难点优化数控程序,经过几十次的反复试验让模具整体加工工艺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铣削一套模具的加工时间缩短至1周,提升生产效率10倍以上,彻底解决了这一类模具加工难题,让周围不少人感到惊讶、佩服。至今,他的这套加工工艺方案还在被沿用。

马小光带来的惊喜还有更多——他攻克了核心部件加工难点300余项,完成工艺创新成果20项,获得国家专利10项,在工装模具、液压传动、行动装置等多个生产环节首创先进加工方法,为全面提升装备质量作出了贡献。

从一名技校毕业的学徒工到中国兵器工业首席技师,谈起自己成长的心得,马小光说:“要想提升技能,就要勇于去干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儿、挑战别人干不好的活儿,并且要坚持下去,即便眼前吃亏,但当真正练就绝活儿、创造价值时,一切付出或许都会变得更加值得。”

“他时常教导我,年轻人要多学、多做、多问,要有一颗吃苦耐劳的心。”马小光的徒弟徐红飞告诉记者,有这样一位师傅是自己的幸运。在马小光的帮助下,徐红飞曾获得北京市挑战“大工匠”比赛第一名,而今已成为公司的一名青年骨干。

用心,是马小光提到的另一个成长“关键词”,“用同样的机床加工同样的零件,有的人只知应付差事,有的人却在工作中不断精益求精,几年以后差距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马小光常说,数控加工工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随着行业技术进步发展,产品加工工艺永远可以优化改进,要争取每一次学习成长的机会,最大限度发挥机床效率。他曾写下一句话,“勤技强国守正创新,以匠人赤诚之心铸国防利器之魂”,而这也是他将继续奋斗的方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欧大师隔热隔音门窗厂家

欧大师隔音门窗厂家

欧大师断桥铝门窗加盟

上一篇: 为战疫情,各地不动产登记机构出高招-重庆维尔康医药有限公司
下一篇: 为打造“文化高地”赋能、为培育“未来教师”助力,华师“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基金”设立-文化发展基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