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金苑置业有限公司(卢银奎~金苑置业总经理)
37
2024-11-13
为民惠民富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山东扎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述评之六
2023-03-04 大众日报 01版
过去五年,山东60万滩区群众喜圆“安居梦”。图为鄄城县六合社区。(□记者王兆锋通讯员王泽斌报道)
□资料:张春晓制图:巩晓蕾
□ 本报记者 张春晓 赵君 刘一颖
春回大地,暖意融融。
2月14日,随着一笔2000万元的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到位,山东铂克新材料有限公司相关工作负责人巩乃滨表示,“对未来发展的底气更足了”。今年以来,山东累计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10.88亿元,为劳动者饭碗注入了“稳”力量。
就在同一天,全国首例“量子远程手术”在威海、青岛两地间实施。这场跨越260公里的手术,50分钟便顺利完成,开启了远程手术新时代,为偏远地区群众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提供了更多选择。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一件件解民忧、暖民心的实事好事,折射出齐鲁大地“幸福指数”与“经济实线”同向上扬的稳健态势。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从持续完善疫情防控机制、优化防控措施、提升防控能力,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到9类困难群体救助标准大幅提高;从新增就业连年超过120万人,到实施居民收入、中等收入群体十年双倍增行动……牢记总书记嘱托,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总遵循,山东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努力实现收入水平更高、公共服务更好、社保兜底更牢,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更多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让老百姓更好地“富”起来
——把握发展主动,夯实民生之基
今年的“春风行动”有多火?
“招聘会信息一发出来,不到一天就报满了。”2月2日,2023年春风行动山东省现场推进活动在淄博举办,200余家企业送来800多个招聘岗位,需求人数达6500余人。手里攥着好几家餐饮企业的招聘传单,曾做过厨师的林波脸上写满喜悦,“工资待遇都不错,回归老本行!”
当“春风行动”给全省求职者送来60万个就业岗位时,家住东营市东营区嵩山社区电力小区的林荣华已尝到新工作的甜头。41岁的林荣华前些年一直在照顾家庭,去年她迎来第一份稳定工作,干上了“民生服务协助员”这一公益岗。“在小区入户宣传就业、养老和医保政策,为老人上门办理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每月有1600块钱收入,还有保险,很知足!”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之一。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明确要求。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山东既有多年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也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努力找准创新性、突破性抓手,山东实打实把事情一件一件办好,探索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山东路径。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山东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促进就业增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五年来,城镇新增就业连年超过12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增长39.5%左右。作为一项促进共同富裕全局性、牵引性、标志性的重大任务,去年,山东创新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64.3万个、安置在岗63万人。持续加大岗位开发力度,今年全省将新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60万个,进一步夯实民生之基。
促进共同富裕,城乡发展要均衡,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胶济铁路横穿三涧溪村,路北是生态客厅,路南是冷链物流基地和古村。村西头,济南市章丘区中医院楼群拔地而起;村东头,电商基地已经开始运行……
“总书记说,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乡村振兴产业打头阵,让农民腰包鼓起来。”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介绍,发挥毗邻城区的优势,村里持续汇聚人才、资金,打造新型产业平台,有序推进田园综合体、工业产业园和旅游、研学、康养产业,“我们这里大部分家庭,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
连线成片,三涧溪村带动周边10个村庄联合打造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放眼全省,各地积极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闯出百姓富裕之路。
“确保人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滩区群众是总书记深深的牵挂。
在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居民许建峰干劲十足。“我在油田单位工作,媳妇在社区塑料编织合作社干活儿,父亲干绿化养护,母亲闲时在社区草编合作社和果蔬种植合作社帮忙,全家一年收入十七八万元。”许建峰乐呵呵地说,“请总书记放心,我们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
成立股份经济联合社,11个村抱团发展;新建27座高标准设施农业大棚;实行集中供暖、天然气入户、污水集中处理……杨庙社区的“安居和美”新生活,是滩区群众生活巨变的生动缩影。过去五年,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全面完成,60万滩区群众喜圆“安居梦”。如今,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山东正加强黄河滩区迁建后续扶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突出产业发展,让滩区群众实现“致富梦”,让黄河滩变成“幸福滩”。
确保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山东一手深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手扎实推进区域均衡发展,加快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协调发展。从支持新时代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到今年实施新一轮突破菏泽鲁西崛起行动,推动总体处于欠发达状态的鲁西5市跨越发展,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山东脚步”更加坚实。
让群众生活品质“高”起来
——积极回应新期盼,更好满足新需求
看山东“气质”如何?2022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3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7%;优良天数比例为73.2%,同比改善2.1个百分点,“蓝天白云”成为日常品。
品山东“服务”咋样?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全程可网办率达到80%以上,持续改造提升“1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圈”,群众办事更便捷、更舒心。
……
从“有”到“优”,由“优”向“强”,这背后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品质生活的不懈努力。
新征程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发展起来以后”的新诉求新期待日趋复杂和多元,民生改善的难度不减。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山东持续推动民生改善创新,善用改革办法,强化市场思维,提升统筹能力,加快补齐民生事业短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群众生活品质“高”起来。
2月22日中午12点,位于临清市先锋街道银河社区的助老食堂准时开饭。肉炖土豆、西红柿炒鸡蛋、豆腐汤,76岁的老人汪明芝只花了6元钱,就吃上了一顿可口的饭菜。“年纪大了,买菜做饭不方便,来助老食堂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老年人还能打折,真是好啊!”
让老年人“食”有所依,近年来,临清市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探索开展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助餐、养老机构助餐、爱心餐饮企业助餐、农村幸福院助餐,办好在家门口的食堂。
山东是全国第一老年人口大省。应对银发潮、守护夕阳红,我省从“舌尖上的养老”问题着手,不断加强助老食堂建设,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整合多方资源,丰富运营模式,有效解决老年人的就餐难题,构建起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幸福圈”。目前,全省共建有助老食堂8000余处,日服务老年人达27万人次。2023年,全省将继续推进助老食堂建设,助老食堂总量将突破1万处。
枣庄市第十五中学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初中,能让孩子到这里上学,一直是枣庄市市中区学生家长王领军的心愿。“按照划片招生,我们孩子去了勤为学校。正赶上勤为学校由十五中托管,学校的领导和骨干教师都是十五中派来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王领军说,去年9月,孩子顺利升入重点高中,一家人非常高兴。
管理机制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教育管理一体化,评价考核一体化……近年来,枣庄十五中创新探索“一体化托管”模式,托管了勤为学校、建设路中学、光明路中学等五所学校,形成了“5+1”的集团化发展格局,实现了教学教研同频共振。
教育是民生之基。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人民群众的期待从“有学上”转为“上好学”。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统筹优质教育资源,我省大力实施教育强校扩优行动,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建立校际、城乡间、区域间的教育集团、联盟1926个,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062所,实现集团内学校党建、管理、教研、课程、资源、师资、评价等一体改革、共建共享,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越办越好。
今年2月,家住济南的郭女士因头疼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葡萄膜大脑炎。一个月三四千块钱的收入,又上有老下有小,郭女士坦言,“这次生病,压力挺大”。令她感到欣慰的是,去年山东首次开展中成药专项集中带量采购,她所用药物血塞通注射液大幅降价。“原来每支20.08元,一个疗程下来,要花费602.4块钱。而现在一个疗程只需要79.8元,省了500多块钱。”郭女士感慨道,“药品集采,真真减轻了咱老百姓看病负担。”
药品价格降下来,民生温度升上去。近年来,我省持续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肿瘤靶向药、常见病用药等427种药品集采平均降价50%以上,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等18类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平均降价70%以上,累计减轻患者负担和医保基金支出338亿元。
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我省实施新一轮区域医疗能力“攀登计划”,获批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疗卫生机构数、卫生人员数、床位数分别达到8.57万个、105.57万人、67.39万张,均居全国第二;县(市)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三级医院服务水平,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本标准,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让群众脸上“笑”起来
——真心想着群众,真情服务群众,真诚依靠群众
改善民生效果显著与否,群众的笑脸是最好的“试金石”。真心想着群众,真情服务群众,真诚依靠群众,山东各级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生工作,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
青岛市李沧区上流佳苑社区居民李建民的笑容,是幸福的——
60岁的李建民,现在有了新身份——幸福街监督服务队成员。幸福街,“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买菜、就医、托管等生活所需,一站式解决。社区建立居民代表巡视制度,每周五对幸福街上的几十家商铺和便民服务中心巡查测评,已收集反馈意见17条,均联系相关责任人解决完成。
“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回忆起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流佳苑社区看望群众的一幕幕,社区党委书记李存业仍心潮澎湃:“总书记的话我们牢记在心,居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齐心协力建设家园。”
“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近年来,山东不断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深入推进社区议事协商,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去年,全省60个村、26个社区,161个村、39个社区分别入选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
济宁市微山县居民王超的笑容,是感激的——
“真心感谢民警同志,把我从被骗边缘拉了回来。”前阵子,他受人诱导在某诈骗App上投资“艺术品”。接到微山县微山岛派出所预警人员提醒电话,王超仍坚信该平台为正规平台。得到其同意后,预警人员专门来到王超家中,向他讲解诈骗手法、播放案例视频。王超恍然大悟,赶紧卸载了这一App。
重拳出击,严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针对电信诈骗方式由电话转为网络,济宁提升信息化监测手段,建立涉诈线索查办“四快”机制,创新施行涉诈人员“一人一组一策一档”管控模式,去年破获案件5277件、抓获嫌疑人7019人,有力维护了群众财产安全。
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依法严厉打击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突出违法犯罪,在平安中国建设考评中均居全国前列;打响扫黑除恶“山东战役”,2018年至2022年全省累计侦办涉黑组织267个、恶势力犯罪集团946个,查扣涉案资产271.7亿元……五年来,山东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山东建设,让人民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
山东省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生活重建训练营学员刘祥梅的笑容,是轻松的——
“使劲,撑起!再来一下,翻过去了!”在伤友的加油鼓劲下,去年10月,脊髓损伤者刘祥梅学会了独立起身、翻身。经过28天的生活能力培训,她已成功解决独立出行等生活难题,最重要的是,对生活重燃希望与信心。刘祥梅笑着说,现在也不避人了,每天都会去广场逛一圈。
帮助伤友打开自我封闭的空间,渡过心灵困顿,是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生活重建训练营的最终目的。省残联康复部主任科员秦子茹介绍,脊髓损伤者可以免费学习生活自理技能、心理建设课程,从而重获新生、重建生活,回归社会、服务社会。截至目前,我省及各市残联已举办生活重建训练营近20期,帮助300余名伤友完成生活重建训练。
一个社会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困儿童等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连续三年年均提高10%以上;建成“如康家园”1400多处,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等服务……山东紧盯失业下岗、鳏寡孤独、低保五保、残疾人等困难群众,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切实兜牢民生底线,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
春江水暖,春山可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造福亿万人民的宏伟事业,也需要亿万人民为之付出辛劳和智慧。新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山东将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汇聚起齐鲁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不断书写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