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快评:珠海建设无障碍城市,切莫“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Lisa 0 2024-12-10

“南都快评”是一档由南方都市报珠海新闻部开设的评论栏目。

从2021年开启全市范围的深调研,到2022年人大常委会通过《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珠海一举成为全国第二个出台“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的城市,引起了广泛关注;紧接着,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也印证了珠海立法这一举措的先进性、示范性。

早于国家层面立法,也为珠海争取到了难得的窗口期,在法规的要求下,建筑项目需要按照最新的规范来建设,避免了后期因改造产生浪费;职能部门的分工得到明确,原来一些“无法可依、九龙治水”的事项,得以梳理清晰;残障人士、老年人的权益得到保障,对占用、破坏无障碍设施的行为,明确了罚则。从各个方面来看,尽早开展规范、系统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件全社会共同受益的好事。

而我们也要看到,虽然珠海起步早,但是放眼全省、全国,各大城市对无障碍环境建设不可谓不重视,从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的情况来看,省内有深圳、信宜申请创建,全国有数十个城市申请创建。借助完善的创建标准,各个城市可以梳理自身的情况,直面问题、补足短板,提升残障人士、老年人的出行与生活条件。

不同于其它领域,无障碍环境建设有一些典型特征:如使用者多是弱势群体、发声能力薄弱。无论是视力、言语、肢体障碍人士,还是老人,表达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限,譬如有一位盲人朋友曾告诉笔者,他在珠海凤凰北路经营一家按摩店,由于这里的人行道被停车场道闸阻拦了,他多次拨打12345,接线人员要求他提供准确位置,或者是上传图片,因为他生理的限制,这个问题至今仍未解决。

珠海兴华路上一处停车场,道闸阻断了盲道,车辆停放也影响了盲人通行。

如政府参与的广泛性。一个城市一半以上的职能部门,都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负有直接、间接的监督和指导责任,譬如住建部门负责建设工程,城管部门负责道路、人行过街设施、公共厕所,交通部门负责机场、码头、公交车、出租车,卫健部门负责医院、卫生站、托育场所,民政部门负责养老场所、福利院,教育部门负责教育场所,这只是其中一部分。

如重要性很强、紧迫感不足。时至今日,受宣传引导与社会进步的影响,没有人会否认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也意识到自己也是使用者、受益者;但由于诸多原因,一些部门在落实法规上,仍然存在紧迫感不足的问题,继而导致法规落实不到位。

如一些在人行道上开展的维修、施工,根据法规要求,如果占用了盲道是需要设置防护栏,并采取必要的替代措施,而未经审批施工的、施工不采取替代措施的仍然存在,视障人士出行安全得不到保障。

珠海云峰路上一处施工现场,围挡占据了盲道。

如法规要求,建设单位可以邀请有需求者参与到设计、验收等环节,提早介入建设项目,这本是提升项目无障碍环境水平、减少后期改造浪费的重要方式,但是建设单位积极性不强,监管部门约束力不足,导致仍有不符合规范的建筑投入使用。而杭州最新出台的“关于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决定”,则充分发挥了社会力量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提出: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残障人士无障碍体验和验收闭环机制。

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有两种视角,一种是健全人士视角,更侧重整体的感受,由于行动能力较强,如陡坡、台阶等一些细节并不影响他的出行;一种是残障人士视角,可谓“一级台阶难倒英雄汉”,对轮椅人士来说,多一级台阶就是不可逾越的鸿沟,门框窄几厘米轮椅就是进不去,对视障人士来说,盲道被占、道路被阻断、无法搭乘公交,则是剥夺了他们出行的安全与自由。

珠海乐文路岱山社区公园的一个坡道,坡道口就在盲道正前方,存在踩空风险,坡道也非常陡。

“法规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条例》的出台是珠海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倘若把握住法规实施的机遇期、窗口期,严格落实法规要求,从严管理建设工程,积极推动设施改造,珠海在接下来几年老龄化加速的过程中,可以更加从容、有序;倘若未能把握住,则很有可能上演“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局面,丧失了先发优势,不得不应对更紧迫、强烈的社会需求。

“南都快评”栏目 出品

本期评论员:王靖豪

隔音门窗品牌

高端系统门窗品牌

隔音门窗

隔热门窗品牌

上一篇: 南部县成铝新材料生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下一篇: 南阳两地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猜你喜欢